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为广东继续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指明了路径,也为探索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广东省从2020年开始实施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何进一步提高社会化服务效率和专业化服务质量?如何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如何推动农业强省建设?日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宗云就广东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进行全面解答。
(相关资料图)
与土地流转不同
托管重在服务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农业生产托管?它与土地流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陈宗云: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环节委托给服务组织来完成的经营方式,被形象地称为农户的“田管家”。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不够发达的时期,农户基本上都是自己完成所有生产环节,但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老龄化的加剧,耕地、收割等劳动强度大的环节开始外包。这几年,随着新技术的兴起,病虫害防治、育插秧、烘干等环节的托管也逐渐普及,农服组织有专业人员、设备和技术,服务规模大,作业成本更低,作业质量更有保障。
土地流转是指农户将经营权流转给第三方来经营,农户只获得土地租金,地块的经营情况和收益与农户没有直接关系。生产托管的地块还是由农户经营,农服组织负责服务,地块上的产出归农户所有。从农业经营方式看,生产托管与土地流转都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方式,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土地流转后更容易集中连片经营,也有利于开展托管;有了托管服务,经营主体也更有意愿扩大经营范围,推动土地流转。
主持人:广东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哪些具体举措?
陈宗云:在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过程中,省农业农村厅聚焦广东土地细碎分散、服务力量薄弱、种地成本较高等突出问题,系统谋划破解举措,强化组织动员、主体培育、协办体系搭建和资源整合,探索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强化组织动员,营造社会各界参与生产托管的良好氛围。省农业农村厅将生产托管工作列入广东粮食安全考核和乡村振兴绩效考核。举办“最美托管员评选”“农服组织大比拼”“托管县争先赛”等农业生产托管南粤行系列宣传活动,扩大生产托管影响力和覆盖面,已举办活动4期,活动关注度达800万人次。
二是聚焦主体培育,提升服务组织托管服务能力。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深度培训、精准服务、示范带动、资源整合等方式,加大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的培育力度,全产业链赋能服务组织发展,提升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
三是搭建服务协办体系,降低组织交易成本。推动建立广东现代农业服务业联盟,指导建立县镇村三级协办体系,依托协办体系整合服务资源和需求,有效降低托管成本、提升托管成效。
四是着眼服务资源整合,为规模化实施生产托管提供有力支撑。指导各地统筹撂荒耕地复耕、高标农田建设、农田整治、土地流转等项目,推动土地资源整合。同时,通过各地生产托管运营中心为农服组织导入品种、设备、技术等资源。
导入先进要素
补齐产业短板
主持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能够给农业生产带来哪些好处?
陈宗云:生产托管服务是农业生产过程分工不断深化的结果,主要聚焦一家一户小农户不会干、干不了、干了不划算的事情,让农户种地省力省钱更省心。托管服务有利于发挥农户、村集体、服务组织等各方优势,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更有利于发挥和体现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优势。
一是保障粮食安全,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生产托管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的服务,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提升了种粮效益,调动了各类主体种粮积极性。据省农业农村厅抽样调研,水稻生产导入多环节托管服务后,亩均生产成本降低150元以上,亩均节本增效200元以上。在推进过程中,各地将撂荒地复耕复种与生产托管项目统筹推进,采取“撂荒地复耕复种+生产托管”等模式提升种粮收益,不仅增加了农户和村集体种粮的收益,也降低再次撂荒风险。2020-2022年全省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推动撂荒地复耕超过50万亩。
二是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专业化托管服务的出现,让规模经营摆脱了单一依赖土地流转的路径,经营主体可在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支持下扩大规模,土地流转、合作联合、生产托管等多种规模经营方式协同发展。
三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由于服务规模较大,且将服务作为主业经营,服务组织更有动力为传统农业生产导入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管理等生产要素,以更有效的方式补齐了农业产业链条上的短板,推动形成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据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统计,从水稻种植来看,采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治和配肥技术,化肥、农药使用量可下降15%以上,统一从厂家直购农资,采购成本还可降低20%。
四是推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由村集体委托托管服务组织提供托管服务,经营收益由农户、村集体、托管服务组织共享,村集体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经营权统筹、服务资源对接、收益分配协调等职能,集体所有权有了具体载体和实现形式。如江门台山市斗门镇五福村由村集体负责组织发动农户,完善土地基础设施,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再由村集体统一委托合作社为入股农户提供全程托管服务。合作社每年给村集体20元/亩的管理费和15%的经营净收益分红,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0万元以上。
三级协办体系
有效整合资源
主持人:刚提到为整合分散的服务需求和资源,广东建搭建了农业生产托管协办体系,请您介绍一下协办体系的相关情况。
陈宗云:广东充分依托市场力量,积极培育搭建“县生产托管运营中心+镇服务中心+村托管员”的三级协办体系,搭建线上农业服务平台(粤农服平台)。其中,县级运营中心主要是整合服务资源,推进本区域生产托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镇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专业化、全链条的托管服务;村托管员组织农户分散的需求、监督生产托管实施。截至10月底,全省共建立县运营中心39个、镇服务中心336个,培育村托管员5615名,初步建立起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托管服务队伍。如梅州市五华县托管运营中心整合了本地1072个农机手和27家服务组织,改变了全县服务资源分散、信息不对称的现状。
粤农服平台1.0版本于去年7月上线,共有294家农服组织进驻、产生订单7110笔、交易金额15000万元。目前正在开发的2.0版,对1.0版进行了优化升级,完善丰富了农服交易、作业监管、服务组织管理、农资供应、金融保险服务等功能。
主持人:今年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的农业生产托管南粤行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应和社会反响,请您介绍一下南粤行活动相关情况。
陈宗云:广东创新生产托管宣传和组织形式,活动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以“我去农村做托管”为主题,开展全省十大最美托管员评选,激励广大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做托管。二是以“让生产托管惠及千家万户”为主题,开展农服组织大比拼活动,激发广大农服组织从事托管。三是举办托管县争先赛活动,激励各级政府推动生产托管。三部分活动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生产托管“大宣传”格局,有力激发了基层政府、服务组织、托管员参与农业生产托管的积极性。接下来,还要举办第三轮预赛和决赛,欢迎大家关注和参与。
阳春市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组织夏收。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五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