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北京冬残奥会举办一周年 更多残疾人在冰雪运动中“乐”起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时间:2023-03-04 11:01:47

一年前的今天,北京冬残奥会举办,中国冬残奥运动员最终以18枚金牌、20枚银牌、23枚铜牌,总计61枚奖牌的优异成绩,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创造了我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

一年过去了,我国残疾人冰雪运动有了哪些新进展?


(资料图片)

初春三月,在崇礼的各大滑雪场,滑雪爱好者们正抓住雪季的尾声,尽情享受冰雪运动的乐趣。雪道上,一个身穿粉色滑雪服的身影特别引人注目。

河北省残疾人高山滑雪队队员 刘星宇:8时到11时是训练时间,训练项目是划犁式,改进自己的动作。

13岁的刘星宇,由于先天视力缺陷,只能看到眼前五十公分左右的事物。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帮助,她不久前成了河北省残疾人高山滑雪队的一员。短短一个月的滑雪训练,已经让刘星宇爱上了雪道。

河北省残疾人高山滑雪队队员 刘星宇:克服了怕疼、怕高,通过滑雪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胆量。我喜欢滑雪,所以不感觉累。

结束了一上午的滑雪训练,刘星宇回到宿舍开始文化课的学习,同宿舍的另外一位小运动员叫刘婷予,名字读起来和刘星宇只差一个字,这样特殊的缘分,也让她们成了最好的小伙伴。刘星宇说,她们俩都期待像滑雪奥运冠军张梦秋一样,站上冠军领奖台,会一起携手并肩,在雪道上向着心中的冰雪梦冲刺。

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文体部主任 冉美华:北京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之后,大批的残疾青少年积极踊跃地报名参加运动员的选拔,目前每年大约有3000多人报名,仅去年我们选出了300多名苗子进行试训,充实到了各个项目队。目前,我们正在全力备战杭州亚残运会、巴黎残奥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为国家争取新的荣誉的同时,也带动更多残疾人通过康复健身融入社会。

于璐去年大学毕业,在家人的鼓励下,她报名参加了黑龙江冬季残奥项目后备队,主攻越野滑雪项目。尽管五指无法紧握,但于璐从不降低训练强度。为了尽快掌握上雪技术,她不断通过加强手臂和腿部的力量来解决手指的问题。

于璐所在的预备队中,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只有15岁,他们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接触专业冰雪运动。北京冬残奥会举办一年来,黑龙江省创新了残疾人运动员选拔方式,建立“残疾人动态更新”系统,直接组织教练员到现场指导选拔,多种方式提高残疾人体育参与率,通过冰雪运动,让更多残疾人放开身心,开启崭新生活。

黑龙江冬季残奥项目后备运动员 于璐:在雪上能更自由一点,滑起来的感觉比较刺激,希望通过这种运动的经历,能让更多残疾人朋友也加入冰雪运动当中。

如今,我国冬残奥运动员已发展至千余人,技术官员从无到有,目前也发展到上百人。残疾人冬季运动竞技水平大幅提升的同时,更多残疾人也参与到大众体育健身活动中。

正为队员加油鼓劲的人叫张云,是北京市大屯路街道残疾人旱地冰壶队的队长。23岁时,张云因药物过敏导致听力受损,一度消沉。在家人和大屯路街道温馨家园的帮助下,他开始走出家门,参加各项活动,还凭借努力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大屯路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岗位。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街道残疾人旱地冰壶队队长 张云:通过跟大家的交流,心情也开阔了,信心明显就感觉上升了,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我觉得我也可以通过努力,为大家去服务。

借助北京冬残奥会举办的契机,张云了解到了旱地冰壶运动。不受场地限制、没有激烈的肢体碰撞,他发现这项运动很适合在残疾朋友中推广。他开始自学旱地冰壶,2018年,还考取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并申请了一个旱地冰壶训练室,邀请感兴趣的残疾朋友加入。

在张云的带领下,越来越多残疾人喜欢上了旱地冰壶,他索性成立了一支残疾人旱地冰壶队,温馨家园工作人员还协助他们和各个区的旱地冰壶队比赛切磋,如今旱地冰壶队员已拓展到16人。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区残联建立了以冬奥、冬残奥为主题的多功能体验室——残疾人“冰雪之家”。残疾人朋友可以在此体验VR实景滑雪和仿真冰球、桌上冰壶等各类特色冰雪项目。

北京市民 顾明明:推冰壶的时候,我全身的劲都使出来了,我也可以像那些真正的运动员一样,坐着轮椅把壶给推出去,在它走出去那一瞬间,我觉得特别开心。

(总台央视记者 高磊 郝亮 黑龙江台 河北台 张家口台)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五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