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环球精选!“工业立市”哪家强?深圳坐稳第一城

来源:金羊网    时间:2023-04-03 10:47:22

文 / 表 羊城晚报记者 许张超

如今的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在去年结束的卡塔尔世界杯上,决赛场地卢赛尔体育场正是由中国建造;在去年冬季的欧洲地区,中国电热毯成为当地紧俏产品," 欧洲人买爆中国电热毯 " 频上热搜;去年的全国汽车出口规模再创新高,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 1.2 倍至 67.9 万辆,一辆辆国产的新能源汽车 " 驶 " 向世界各地……


(相关资料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 30%,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 13 年居世界首位。各大工业强省、工业强市表现如何?记者梳理 "GDP 万亿之城 " 陆续公布的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发现,深圳市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达到 11357.09 亿元,首次跃居全国城市第一。

深圳拿下全国 " 双第一 "

根据《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2022 年中国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401644 亿元,比上年增长 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3.6%。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 40 万亿元大关,占 GDP 比重更是达到 33.20%,各省份(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工业实力如何?24 座 "GDP 万亿之城 " 哪些更 " 工业 "?

2022 年,31 个省份有 24 个工业增加值实现了增长,其中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福建、四川、湖北、湖南、河北等工业大省增速高于全国水平。工信部数据显示,从工业增加值规模来看,2022 年,山东、江苏、广东、浙江、福建、河南、湖北、四川 8 个工业大省,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 56.90%。

在已公布当地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 " 万亿之城 " 中,仅九城公布了其工业增加值(全口径),依次为深圳(11357.09 亿元)、上海(10794.54 亿元)、重庆(8275.99 亿元)、宁波(6681.7 亿元)、泉州(6182.83 亿元)、天津(5402.74 亿元)、杭州(4922 亿元)、青岛(3966.45 亿元),深圳超过上海首次跃居全国城市第一。

记者比较了九城工业增加值(全口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其中,四城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按比重依次为泉州(51.09%)、宁波(42.55)、深圳(35.07%)、天津(33.12%),这意味着工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剩下五城的比重依次为重庆(28.41%)、杭州(27.18%)、青岛(26.58%)、上海(24.17%)、北京(12.10%)。

未公布当年工业增加值(全口径)数据的城市中,部分城市公布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其中,苏州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 43642.7 亿元,次于深圳(45500.27 亿元)、高于上海(40473.68 亿元)。从总产值数据来看,深圳、苏州、上海仍稳居中国三大工业城市,城市的工业总产值规模位于 4 万亿梯队。

工业强市争创 " 小巨人 "

深圳为何能否跃居工业增加值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根据深圳市统计局的解读,该市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民用无人机、5G 智能手机产量分别增长 183.40%、113.80%、34.70%、22.30%;专精特新企业发挥强力支撑作用,全年增加值合计增长 8.30%,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 22.1%。

记者注意到,作为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中小企业在过去十年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其中 " 单项冠军 " 企业、" 专精特新 " 企业已成为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到 4800 万家,累计培育 8997 家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6 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 单项冠军 " 企业、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数量作为彰显城市工业活力的重要指标,哪些省份、城市名列前茅呢?在全国范围内已遴选出七批次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中,浙江(189 家)、山东(186 家)、江苏(170 家)、广东(132 家)四省强势领跑,占据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版图近六成,其中,广东有深圳、广州、佛山 3 座城市入围全国 20 强。

根据中国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百强城市排名,入选数量前三的城市分别为北京(595 家)、上海(504 家)、深圳(442 家),广州(124 家)、东莞(111 家)、佛山(48 家)、惠州(36 家)、珠海(34 家)也进入百强。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有效期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 867 家,位居全国第二。

" 小配件蕴含着高技术,小企业支撑着大配套,小产业干成了大事业,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在 2022 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上说道。" 单项冠军 " 企业、" 专精特新 " 企业已成为工业强市发展的新引擎,记者注意到深圳、上海、苏州等地均已出台支持政策来夯实这一工业 " 基底 "。 (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来源 | 羊城晚报 . 羊城派

责编 | 丁玲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五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