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夜读丨真正的疲惫,来自于“情绪内耗”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23-08-02 21:16:04
真正的疲惫,来自于“情绪内耗”05:44来自福建日报

一整天看似没干什么,但情绪和精神上却是高负荷的状态;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做事前总是犹豫和忧思过度......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许多人把这称为“精神内耗”,如果它让我们这么“心累”,也许,是时候做出调整了。


(资料图)

不必活在他人眼里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认可、被尊重,但并不意味着要让他人的眼光和评价成为我们的行为准绳。

一些高敏感人群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尤其困难,对他们来说,他人一句无意的话,一个下意识的举动,都可能让他们反复揣摩,往自己身上联想。

有人说:“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我们不善于过滤。”

“别人怎么看你,那是别人的课题,擅自背负他人的课题,只会让自己感到痛苦。”况且,生活没有那么多观众,实在不必过于在乎他人的看法。

当我们不再去讨好所有人,才会活得更自由。我们是生活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适应者。

少设限,不自贬

“我之前没做过,我不行的。”

“感觉好难啊,根本不可能办到。”

是不是很多时候,你还没有开始行动,就已经被自己想象出来的困难吓跑了?事情本身没有压垮你,但情绪已经先行一步,让你缩回去了。

“生活里时刻都有挑战,但挑战本身不会带来痛苦,自我战斗引发的内耗才是痛苦的根源。”也许,让我们烦恼的不是挑战本身,而是我们对待挑战的态度。

面对落到身上的任务,别总说“我不行”“我不会”,多给自己尝试的机会,用行动,并且是具体的行动,去克服焦虑和那些可能被你放大的困难。

你可能会发现,你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大。

不苛求完美,不执着过去

追求完美的人,无论是对于事情的结果,还是自己的表现,都有一种近乎执拗的苛刻。

工作出了点问题和失误,他们可能会郁郁寡欢,半夜还在辗转反侧。他们也喜欢反复回忆和确认自己的表现,然后陷入 “我刚才那句话是不是太傻了”“他不会误会我是那个意思吧”“早知道我就不那么说了”的情绪泥沼……

其实不管是人还是事,都不可能百分百完美,与其想着一定要做到完美,不如尽力去做,哪怕有瑕疵,再逐步改进就好;与其想着每句话都说得天衣无缝,不如真诚表达,哪怕有误解,及时去化解就好。

更重要的是,过去的已然过去,与其沉湎其中懊恼追悔,不如收拾心情努力去创造你想要的未来。

与其内耗,不如充实

停止内耗,把精力用在对的地方。行动力,是解决自我内耗的关键。

心理学家说:“我们越是正视自己的冲突,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我们就越能获得内心的自由。”

面对精神内耗,学会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充实自己;学会努力地表达,积极地争取,适当地拒绝;学会把精力用在对的地方,用具体的行动驱散弥漫的焦虑……

你的情绪很宝贵,不要轻易浪费在不重要的人和事上面。

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自己心理苦痛的制造者,也是唯一的终结者。

END

来源:新福建综合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樊登读书

图片:pixabay

主播&音频:姜雨婷

编辑:吴妃 薛颖

审核:雷光美 方婷

监制:陈煜晃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更多《夜读》文章,请持续关注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五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